• 铸魂育人

    编者按:他们敬畏课堂,像爱自己的孩子一样关爱学生;他们对待教学热情似火,学生会因为他们而喜欢上课;他们看似普通默默无闻,在校园里你可能与他们“对面不相识”;他们心静如水,倔...

  • 以学术讲好政治,打开学生的国际视野

    赵瑞琦老师是我校思政课教学的一线教师,他讲授的《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以下简称《当代》)安排在大三上半学期,是我校本科生的最后一门思政课。进一步拓宽知识,厚植情怀,塑造我校...

  • 我的思政我的课

    我的思政我的课——记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师姚旭   她敬畏课堂,爱上课胜过爱放假,她像爱自己的孩子一样关爱学生,授课中能把自己和学生讲哭,学生会因为她而喜欢上思政课……她就是马克思主义学院姚旭老师。  自从1995年来到北京广播学院社科部,姚旭老师始终如一地坚守在思政课教学科研第一线。用姚老师的话说,校园和学生已经成为她工作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亲其师而信其道如何“让学生喜欢上思政课”,姚旭老师给自己提出了一个不太容易的命题。“学识素养和涵养德行是教师之所以为教师的根基,缺一不可。思想政治理论课要达到教书育人的目的即源于此。很多情况下,学生是因为喜欢上老师因而喜欢上了老师所教授的课程。”确实,学生能遇上一位好的思政课教师至关重要。  姚旭老师对自己作为一名思政课教师的定位是,“我就是一名马克思主义理论传播者,我希望尽我所能利用一切机会把我所知道、我所了解和我所思考的一切都传递给我的学生,引发他们的思考、批判和选择。”  姚旭老师在课上并不是就理论讲理论,而是注重理论温度的体现。理论主要创立者的生平事迹及精神,理论的实践指导意义及对世界的改变都是她讲理论的落脚点。姚旭老师课上常讲领袖人物,同时告诉学生,我们可以不成为他们,但要学习他们身上体现出来的宝贵精神。马克思恩格斯的生平故事和伟大友谊、马克思和燕妮的伟大爱情、毛泽东的宽广胸怀、周恩来的人生境界、邓小平的三起三落、习近平的知青岁月和“我将无我,不负人民”的家国情怀,她所讲述的这些内容让学生心潮澎湃,从而产生共鸣,受到教育。  姚旭老师非常善于把思政小课堂同社会大课堂结合起来,教育引导学生立鸿鹄志,做奋斗者。1998年的暑假,姚老师带领全班同学赴河南濮阳地区开展社会实践,在中原油田的作业区,她们与石油工人进行交流,了解石油工业建设的现状;在濮阳县的乡村中学,她们与乡村教师进行座谈,了解农村教育面临的困境;在台前县黄河流经地区,她们与当地农民交流,了解农业开发中存在的问题。一路上,姚老师总是能够把理论知识与具体问题结合起来,深入解读、充分论证、有效启发,让每位学生带着学习中的疑问,到实践中寻找答案,增强了思政教育的实效性,深化了大家对基层社会的认识,更在潜移默化中影响了学生今后的选择。现在,她的学生桃李满天下,很多人已经成长为中央和国家机关、新闻传媒领域、教育战线的中坚力量,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坚定的奋斗者。  96级思政专业学生曲哲回忆说:“思政课老师,就是要给学生心灵埋下真善美的种子,引导学生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记得姚旭老师给我们讲授《科学社会主义原理》课程的时候,她带领我们学习《共产党宣言》。在姚老师的引领下,大家在书中和伟大理论的创立者对话,在实践中感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成就,深深体会共产主义理论的特殊魅力,并慢慢在年轻的心灵中扎下共产主义信仰的种子。在即将毕业的时候,在姚老师的介绍下,全班一半以上的同学都加入了中国共产党,成为党的新生力量。这也是姚老师思政课教育的直接成果。”课堂是她最重要的场域热爱上课,这是对姚旭老师工作状态最直白的概括,热爱的力量,让姚旭老师义无反顾地冲在教学阵地的最前沿。  “自入职以来,我的生活不是在上课就是在备课,每天每时都在备课,要不停浏览各种界面,获取大量的信息和知识,看怎么融汇到备课当中。”“我的自律就是从认真备课开始的。”“自己必须吃透所要讲的内容,不备好课绝不能进课堂”,讲了几十遍的课,姚老师还是会把每一节课都当做新课那样对待,不断融入成熟的理论和全新的案例。每一节课的ppt永远在不断地修改中,“不到上课绝不满意”,甚至经常是“课上完了还会回来完善教案和ppt”。这已成为贯穿姚旭老师教学全过程中的一种习惯,更是一种态度。  姚老师内心的选项里,教学是当然的首选。然而在有些人看来,上太多课是在做“无用功”,不如腾出点时间多发表几篇文章、多申报几个项目,那样意义岂不是更大?而姚旭老师不这么看,她钟爱教学,从大学毕业起这颗执着的火苗持续燃烧了二十四年,至今从未想过离开一线教学岗位。每当寒暑假放假姚旭老师甚至还会有一丝失落,就盼着快点开学回归课堂。再给她一次机会,姚旭老师还是会选择做老师,还是会把教学放在比发表文章、评职称、出国访学更优先的位置,她对“教”与“学”的质量,永远会看得比课时费、荣誉奖励更重要,因为这是她深植于内心的选择,永远也改变不了。  当年姚旭老师在职读博士,选择了传播学专业,她认为在传媒大学教思政课,不了解传媒和传播是一大短板。博士毕业后,有人劝她换换部门,而姚老师决意坚守思政课岗位,“我读博士就是为了更好地完成思政课教学”。工作中不断听到有人发表在大学“教马克思主义太边缘”的言论,姚旭老师说,“学马,信马,用马,教马,传马”已经成为我人生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传媒大学的学生将来是意识形态产品的制作者,是国家政策的传播者,学好思政课对他们、对国家来说都是相当重要的。我要用思政课教会学生透过现象解读本质,用理论分析去解决现实问题。我的岗位不是在边缘,而是在圆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