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至尼德兰

    学至尼德兰   去年此时,我正在白杨网上浏览着交换项目信息,在诸多交换项目中选择了2018年秋学期荷兰鹿特丹大学交换项目。接下来是递交申请文件、接受培训、申请签证等流程,一整套下来,我和同去的师哥忙得焦头烂额,最后总算是来到了荷兰。  我很幸运地抢到了学校宿舍——一套三室一厅的公寓,与另外两个韩国同学同住,有单独的房间,共享厨房、餐厅和卫生间。  到荷兰之后,我遇到许多始料不及的事情。一是当地人的社交习惯:在这里,派对为学生所钟情,他们在房间放上旋转彩灯、蓝牙音箱,时不时就呼朋引伴、彻夜玩闹,大多数情况下都是苦了他们的左邻右舍。而我本身喜静,不爱喝酒,因而这类活动很少参加,朋友邀我去派对几乎都会被我婉拒,只是偶尔会和舍友们饭后小酌一杯,大多数情况都是她们喝酒我喝雪碧。可能也是如此,我觉得和当地的学生们总有些生疏,不是那么熟稔。  另一个就是作息问题,当地的大部分药店、超市、商店和银行都遵循朝九晚六的营业时刻表,周日基本上都会休息。晚上七八点之后,除了酒吧灯火通明,街上几乎找不见一家营业的店铺。偶尔和同学出去逛街,到了七点左右就得返回。不过图书馆在工作日都开到晚上十二点,给学生提供了很大便利。由于当地并没有午睡的习惯,所以课表是没有留午休时间的,时常有从上午十一点到下午两点的课,对于有午休习惯的我来说算是一记重击。  等诸事一一安顿下来,逐渐融入当地的生活节奏之后,食欲又开始蠢蠢欲动。初来的新鲜感过了,吃腻了欧式快餐、受够了欧式亚洲菜的惊吓,又不屑与罐头或者高汤粉这些懒人食品为伍,于是每天快到餐点的时候都会想好回宿舍了烧什么给自己打牙祭。超市里原材料应有尽有,肉类都帮你洗净切好装进保鲜盒里,买回来不需要处理就可以下锅。要是连菜刀都不想用,也可以买切丁切丝的各种蔬菜,只不过有些国内常见的蔬菜,比如生姜、青菜、茼蒿、金针菇等在荷兰很难寻觅,要在华人超市才能找到,价格也不友好。在荷兰的这几个月,由于不想苦了自己的胃,我的厨艺大幅飞跃,在家只做过青椒炒鸡蛋的我,在荷兰已经可以优哉游哉地炖一锅玉米排骨汤了。  学习方面也是问题层出不穷,其中语言问题是最为致命的。一位研究生朋友第一个学期连着挂了两门课,皆因为结课论文中有超过十个语法错误而直接被判为不及格。自己读来觉得不错的句子,旁边是导师画红加亮的批注“Idon’tun-derstand!”。对参考文献格式的要求更是严格,第一篇文献综述的格式分直接被扣了一半,可见老师真的在逐字逐句地细究格式问题。  此外,文献阅读吃力不谈,在完成小组作业时,我经常会因为文化背景不同而与组员产生分歧,好在最后通过沟通达成了共识。也曾遇到过种族歧视,虽然很少见但是确实不免令人低落,这就需要用一颗坚强的心脏去面对。不过通过各种小组作业,我也结识了各国的朋友,知识面也得以拓宽。  尽管磨难不断,但是这仍然是值得纪念的一段回忆。荷兰地处欧洲西北部,是著名的亚欧大陆桥的欧洲始发点,与德国、比利时接壤,交通便利。尤其令我喜欢的是在这片土地上生长出的艺术,梵高、伦勃朗、维米尔、蒙德里安,这些从小便熟知的各种画作,亲眼看到其真迹,给我的感觉又截然不同。  总而言之,这次交换使我走出了舒适圈,也看到了意料之外的风景。出去走走,世界不仅眼前。

  • 春在枝头已十分

    春在枝头已十分   广院之春早早而来,尚裹绒衣瑟瑟时,枝头却是春盎然,深一枝,浅一枝,霓裳片片,束素亭亭。平日匆匆赶路,偶抬头惊觉,春在枝头已十分。原来早是万事具备,只待广院人的大光圈。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