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轨国际 稳步前行

———中国传媒大学3 D电影《孙子兵法》制作基地落成

期次:第404期       查看:29

  □本报记者陈贤丽吴晓笛刘政阳3D影视效果夺人眼球,好莱坞技术团队制品精良,中国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当这三者融为一体,共同出现在一部电影中,你是否会赞叹不已,想一睹为快?如今中国传媒大学媒介音视频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就成为了这样一部电影的制作基地。
  4月17日,“中国传媒大学3D电影《孙子兵法》制作基地”揭牌仪式在中国传媒大学媒介音视频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孙子兵法影业有限公司以及天山制作有限公司联合推动下顺利举行。我校媒介音视频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将会与国际一流制作团队,诸如美国卡梅隆佩斯集团、美国三楼(TheThirdFloor)前视觉公司、新西兰维塔工作室等,共同完成电影的前期筹备,拍摄以及后期制作。
  媒介音视频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的前身是2004年张勤老师在我校建立的新创信息技术研究所,正式成立则是在2010年教育部批准我们学校部署重点实验室后。张勤是我校85级硕士毕业生,后出国深造,1999年回国后,感觉到自己拥有的先进知识不应只投入商业和科技发展中,更应该传递到下一代身上。实验室的成立体现的不仅仅是学校对于高端科技的追求,也融入了张勤老师一种报答母校和奉献教育的情怀。
  “让声音动起来”
  本次实验室成为3D电影《孙子兵法》的制作基地,得以和众多国际一流团队合作,自然拥有其出色之处。张勤主任这样说道:“该团队之所以与我校合作,一方面是因为我校有较强的工科实力,另一方面是由于我校在技术领域有诸多创新,比如音频领域的DMS动声系统,Media-Max视觉显示系统,以及运动跟踪技术。由此创新技术和这部电影的艺术形式实现了完美的融合。”
  在日常的生活中,我们经常听到像“让我们的身体动起来”这样的广告,但你是否会想到,其实“声音也会动起来”?在《孙子兵法》这部电影里,观众们就能够感觉到声音“动了起来”。在这次的合作中,实验室主要是运用其特有的DMS动声技术来弥补3D电影制作之中一直以来的缺憾———没有完美的3D音效。DMS动声技术会让人在看电影时感受到画面和声音的双重动感,给人带来一种全新的观影体验。
  据资料介绍,DMS动声技术是一种基于有限声源与声场综合的多声道声场重建方法,在声学体验和服务方面具有Dolby、DTS、NHK这些公司提供的技术所无法比拟的优势。
  DMS系统中的动态矩阵(Dy-namicMatrix)可以使音乐、电视、电影或者音乐会的声音像“动画”一样动起来,声道既可以增加又可以减少,声源的位置可以在三维空间中任意移动,就像被动态矩阵赋予生命一样。声音Animation的出现可以使乐团指挥或者电视导演制作出各种动态声音效果,这是其他各项技术所无法实现的。
  同时,用于电影放映的音响设备较为复杂和庞大,调节设置都需要步步精确,而实验室所研发的DMS动声技术则拥有可扩展性,灵活性,向后兼容性等特点,能根据所连接的音箱情况调节播放性能,并根据实际音箱数目自适应调节播出机制,这样一来,可以省去许多的麻烦,让播映电影变得更为简单和方便。
  不仅如此,试想一下你在看电影时,发现自己最适合的电影放映音量和效果与他人并不相同,但却只能与他人观看同一效果,这将会令一场愉快的电影享受有些许遗憾。但是DMS动声技术却提供了你当时最希望拥有的功能,它可以满足不同用户的个人爱好,匹配实际听音环境规模,甚至是能够适应不同实际收入水平的消费群体。
  “我们希望借这次机会,把像理查德·泰勒(RichardTaylor)爵士,电影特效与艺术制作大师丹下明(FredTang)这些好莱坞级别的大师引进来,让我们的实验室平台不仅在技术上跨入世界领域,而且在技术与艺术的合作上也跨入世界领域。”张勤主任从实验室成立开始,便不断地致力于促成实验室的每一次进步,而本次制作基地合作无疑是他的期望之一。
  中国影视文化“走出去”
  当代好莱坞众多大片炫目的画面效果夺人眼球,高端技术成为其保证票房的一大利器。《孙子兵法》这部3D电影聘请众多国际一流制作团队,也是希望以高端科技为冲击奥斯卡保驾护航。回顾近年热映的好莱坞大片《功夫熊猫》、《花木兰》等,不仅拥有先进的电影制作技术,也包含中国传统文化元素,影片热映的同时也将中国文化传播了出去。《孙子兵法》也在追求这样的效果———将技术与艺术相结合,传播中国文化。
  张勤主任向记者解释了拍摄《孙子兵法》的用意:“我们更了解自己的文化,如果能够打破技术的屏障,我们所拍的电影里的中国烙印、中国元素会更加清楚,并且它的感染力、震撼力、影响力、传播力度和深度都不会输于美国的作品。”
  张主任进一步解释说,传统的文化若只凭借其自身的形式展现出来,很难引起广泛的关注,更遑论在国际上拥有影响力。但先进技术给了传统文化一个新的表达形式,使其得以更广泛地传播,这不仅可以令中国文化摆脱边缘化,而且能让中国文化成为主流。他希望可以通过制作基地的努力,将传统文化的艺术魅力承载于技术手段上,从而达到电影艺术发展和文化发展的新突破。
  同时,张主任也提到,“如今制作一部电影不是简单拍摄即可,而是要将一部电影变成一个产业链。比如《星球大战》,通过玩具、游戏、游乐市场等衍生品形成了一条完整的电影产业链。因此制作基地不仅要进行《孙子兵法》的电影制作,而且要帮助它增加文化辐射力,发展文化产业链。”
  培养“奥斯卡”级别学生实验室主任助理叶龙博士告诉记者,实验室从成立以来就十分重视对学生的培养。在3D基地揭牌之前,实验室已吸引很多摄影专业、动画专业的学生加入到一些项目中。例如在2012年湖南卫视金鹰节,实验室就带领摄影专业的学生奔赴长沙进行开幕式、主持人颁奖典礼和闭幕式的拍摄和剪辑。还有一些研究项目,动画学院的学生也参与了图像绘制和动画效果设计等环节。
  这一次的国际合作,让实验室的学生培养模式得到了一个长足的进步。张勤主任告诉我们,将电影制作大师引入实验基地后,我校也可借此机会将我们的学生加入到电影制作当中,和大师们一起实地参与其制作团队的工作。“培养人才需要肥沃的土壤和广阔的舞台,实验室提供了一个具有奥斯卡大师级别的尖端平台,有助于培养出奥斯卡级别的学生。”
  这样的理念也正被付诸实践———学校表演、动画、录音工程以及舞台设计等专业的同学,都将与国际大师进行合作与交流,与大师共事的经历必将开阔同学们的眼界,验证他们所学并提升其能力。张勤老师总结道,实验室不仅在技术与艺术的融合上跨入世界领域,也在影视人才的培养工作上与国际接轨。
  同时,据张老师介绍,除了电影制作本身,学生还将参与有关整条电影产业链的构建工作。比如参与玩具和游戏设计,游乐市场规划以及广告宣传等衍生工作。该系统的形成和实践使得学校在日后中国电影产业自主制作方面具有了人才上的领先优势。
  媒介音视频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作为国内首个校企联姻、国际合作的3D影视制作基地,在为这部电影贡献自身力量的同时,也与国际顶尖人才进行了充分的交流。并通过参与中国电影的制作,提高学生的实践水平。这次机会为媒介音视频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今后的发展起到了指示作用,也为实验室向国家级重点实验室迈进的目标奠定了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