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用新媒体互动等多种模式 提高知识“入脑率”

电视与新闻学院 电视系 孙振虎

期次:第393期    作者:(记者/叶源昊)   查看:28


■3 G视频连线技术


  互动教学可以减少理论灌输的知识过载,提升技能实现程度和知识传授的到达率,同时提升学生的参与感、竞争意识和动手能力,最终提高知识“入脑率”。下面我将以电视系的三门课程为例证,分享电视系以技能培养作为本科教学重点,多种方式强化学生动手能力,最终实现“互动”教学,提高学生“入脑率”的课改经验。使用新技术,改变传统传授模式目前我校已基本实现“多媒体教学”———用PPT取代板书,但没有从根本上改变“传授模式”。电视系凭借技术方面的优势,采用“3G视频连线技术”,改变传统课堂的传授模式并提供了互动空间。例如,在《电视现场报道》课中,学生在外景地进行现场报道演练,信号通过3G网络同步传输回教室,教师可以对其他同学讲评外景演练中存在的问题。这样,传统课堂变成了两个空间互动对接的模式,使学生的练和学融合起来。同时,分组点评也激发了学生间的竞争意识。
  乍看下,这种课堂互动体系使得学生缺乏理论学习,但实际在老师讲评时就把理论融入了实践之中。互动教学改变了传统的“理论灌输”模式,将实践和理论对接,大大提高了知识的“到达率”也就是学生的“入脑率”。
  课内课外新媒体互动电视系《新媒体导论》本身是一门理论性很强的课,很难通过新技术的参与来实现互动教学。不过教师们也发现了学生们在“新媒体”运用方面的能力。比如:学生在与老师课下沟通、提问时,经常使用人人网、微博、微信等新媒体形式,而非传统的面谈和电话。学生们也都有一个可以接受新媒体互动信息的终端,无论是手机、ipad还是电脑。因此,通过搭建一个“新媒体”平台,课堂上的互动就可以延续到课下。“课堂”不再是一间简单的教室,而是时刻存在的一个平台。老师还可以通过该平台给学生传输资料和信息。
  然而,这种模式需要老师有足够的责任心和热情:老师要了解每一名学生,学生也要了解老师,相互之间产生兴趣,互动就开始了。传统课堂的传授模式是“一对多”或“多对一”,现在可以实现老师和同学、同学和同学“一对一”的传播模式。
  大课教学的团队竞争模式在课堂知识的教授上,教师力求将传统的“辐射状传播模式”改变为“星状传播模式”。《电视影像语言》课就进行了这样的尝试。在传统教学中,不论是老师将知识传播给学生,还是学生将信息反馈给老师,传播都是单向的、辐射状的。考虑到大课教学不可能实现个人化的“星状传播”,所以我们就把星状的发射端换成“学习小组”:每个组在课下研究课题,在课上以ppt的形式汇报研究成果,由老师作点评。课堂上的互动,甚至因此产生的争鸣是非常有趣的,课堂气氛也非常活跃。该互动环节将直接计入学生的平时成绩。
  如果按照传统模式来讲授,知识的更新仅仅在于老师层面。现在,我们可以通过学生对课堂内容的认识,来了解学生的兴趣和知识更新的情况。师生在内容的对接上也能形成互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