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杨说:以独到之视角,察众事之多元

寻味 “四方食事,不过一碗人间烟火。”

——汪曾祺 《四方食事》

期次:第551期    作者:文/胡文萱   查看:38

天色渐晚,冰碴裹着寒风拍打着晚归人的脸颊。掀开星光餐厅的防寒帘,来上一碗热气腾腾的鸭血粉丝汤,全身的寒意瞬间被暖流驱散,鸭血鲜嫩,粉丝晶莹,一天的疲倦在嗦粉喝汤的交替中逐渐消解。

在步履匆忙,辗转于学业任务的一天里,也许已经无暇去参悟身边散落的诗意。只有等到饭点时分,才可稍稍从繁忙的时间线中停滞下来,暂时品尝生活本"味"。这时,回顾充实的生活,便如同烧开的汤锅,滚烫而热烈。

人类以食为安,享受着自然的馈赠。食物总是有消解疲顿的奇效,而描写食物的文字同样如此。每当这时,我总会想起一位温润通达的老人。他是一位文人,更是一名生活家。他概括自己说:“我大概是一个中国式的抒情的人道主义者。”他的文字素朴直白,下沉到泥土,却不失背后的宋韵湛湛、风致楚楚。这位生活家便是汪曾祺。

在汪曾祺的笔下,食物和俗事都焕发出诗性的雅致,凡事都有了“味”。无论是油条、白面馒头、茶干酱料、米线饵块,还是肘蹄、高邮鸭蛋、黄油烙饼、糖炒板栗,任何食材都是他眼里的人间至味,再平凡的食材他都能原滋原味地将其魅力尽数展现。“油条两股拆开,切成半寸长的小段。拌好肥瘦各半的猪肉馅,馅中加盐、葱花、姜末。用手指将油条小段的窟窿捅捅,将肉馅塞入、逐段下油锅炸至油条挺硬,肉馅已熟,捞出装盘。此菜嚼之极酥脆,闻之真可声动十里人。”

倘若汪曾祺不再是文人,而是一位厨师,他一定不会滥用调料,而是挑选上好的食材,掌握好烹饪火候,再进行稍微调味。因为他的初元味觉记忆诞生于长乡野,因此尊重一切食材本味。同时,他将这份认真和情趣、纯本和质朴融入到他的文字,以人间烟火暖气,抚慰疲劳之心。

汪曾祺不偏爱辞藻动人,而是将文字放逐于当下的情景感受,因此语言白净自然,仿佛刚从农家田地的土壤中掘出来的嫩叶鲜姜。“霎时间,几间宿舍里酒香、肉香、葱香,搅作一团。炉子烧得旺旺的。气氛好极了,他们既不猜拳,也不说笑,只是埋着头,努力地吃着。”他的文字看似直叙无雕琢,实则倾注了鼓胀的人道情怀,潜藏着对生命深沉的热衷和对自然本真的钟情。因此他的作品也蕴含着广袤田野的气质,有着宽稳而宏大的静穆感。阅读这样的语句,仿佛被老中医温和宽厚的手掌诊脉,心情被妥帖地劝慰着。

当下,人的触角已经可以伸及天南海北,却似乎渐渐对新近之物变得无感闭塞。我们精心雕琢虚拟形象,却对新近之事无感寡言。而汪曾祺则教会我们,沉浸于当下感受,把刻进文骨的浪漫,用圆熟温润的文字娓娓道来,进而剥除浮华修辞,品得生活的本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