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质创优 点石成金打造“硬核”思政课!

期次:第529期       查看:86




  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处于新境遇。2020年9月1日出版的《求是》杂志发表了习近平总书记2019年3月18日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这是《求是》杂志自2019年1月1日改版以来,首次发表的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工作的重要文章,具有重要政治意义。持续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是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教育战线的一项重要政治任务。一年多来,中国传媒大学以讲话精神为基本遵循,马克思主义学院以讲好思政课为工作的重中之重,从战略到战术采取系列举措,立德树人,打造“硬核”思政课!
当思政课有了“豪华套餐”——四梁八柱协同发力,提升创优全面振兴
习近平总书记“3·18”讲话发表后,学校党委第一时间学习并研究制订了《中国传媒大学思想政治理论课质量提升创优计划(2019—2022年)》。以此为指引,马克思主义学院积极探索建设思政教育领航、课程思政同行的中传特色思政育人新格局。
书记校长主讲思政两课,思政课有了“领航套餐”。学校创造性落实了校领导带头抓思政、讲思政活动,从2019年秋季学期起,开展“书记校长思政两课”活动,党委书记每年为全体新生讲授“思政第一课”,扣好学生价值观的“第一粒扣子”;校长为全体毕业生讲授“思政总结课”,为走向社会的毕业生寄语嘱托、指路引航。2019年10月16日,校党委书记以“面对未来、把握当下,做个有准备的人”为主题,开启2019级新生的“思政第一课”;2020年6月28日,校长为毕业生讲授以“一定要相信未来”为主题的“思政总结课”;2020年9月17日,校长为2020级新生讲授了“好好做个读书人”的“思政第一课”,勉励“小白杨”们以“弘道崇德”为己任,以“经世致用”为目标,传大道,明大德,堪大用!
  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同行,思政课有了“四位一体”的课程“套餐”。在学校制定的“通识教育+专业教育+实践创新教育+思政教育+国际教育”人才培养体系下,马克思主义学院加快构建思政工作体系,研究制定了“四位一体”(即“课程思政+实践思政+作品思政+活动思政”)课程建设方案。疫情期间,学校将“毕业寄”融入实践思政建设之中。学校师生在40度的高温酷暑环境下将4000余名毕业生的行李打包、邮寄,以实际行动为毕业生上好“最后一课”。
当思政课有了“交响曲”——双师课程谱二重唱,升级培育思政名课
办好思想政治理论课关键在教师,关键在发挥教师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学校“筑巢引凤”,大力引进人才,配齐专业思政课教师队伍;精准施策,持续推进“一人一策”“名师培育”计划,做强思政课教师队伍;在学校党委的领导下,马克思主义学院开展“讲述思政课教师的敬业故事”主题宣传活动,激发教师的创新活力。2019年7月,我校马克思主义学院和音乐与录音艺术学院共同提出具有全国首创意义的“双师思政实验课”计划,成立双师思政实验课工作室,探索一名思政课和一名专业课老师共讲一门思政课程的新路径。经过一年多的教学实践,双师“交响”,好评如潮。
  短短一年来,以“双师”“名师”计划为突破的思政课建设成果斐然。在马克思主义学院思政课教师队伍中,1人荣获教育部首届高校思政课教学展示活动二等奖,2人在第十届北京高校思政课教学基本功比赛中获三等奖,1人获评校级教学名师,1人在校级青年教师基本功大赛中荣获三等奖。
当思政课“遇见”全媒体——全媒体环境融合创新,让影像与思政课相见钟情
习近平总书记提出推动媒体融合向纵深发展,学校以此为契机,深度挖掘自身特色优势,陆续推出“云端”思政、“影像”思政,促进平台课堂和网络课堂深度融合。
  近年来,马克思主义学院近现代史教研室以“影像”史料丰富“纲要”教学体系,广泛搜集并筛选影像资料,建立教学视频资源库,形成了“影像史学”的特色课程;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思想政治理论课综合实践的课程建设采用“微电影见大能量”的方式,鼓励学生创作多部优秀作品,参加教育部举办的“我心中的思政课”微电影大赛和马院的“红色文物背后的故事”等活动。同时,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师在主流媒体积极“发声”,参加被誉为首都纪检监察领域《焦点访谈》的《清风北京》栏目的评说。
当思政课“多了朋友”——发起京东五校手拉手,打造思政课程共同体
为共同构建思政课教学“区域共同体”,落实教育部“六创优”部署,推进教师交流互聘、教学资源共享、科研联合攻关机制,2019年4月,学校发起建立北京东部区域高校“手拉手”集体备课机制,协同北京工业大学、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北京物资学院、北京财贸职业学院四所高校,统筹北京东部区域高校思政课资源。2019年5月11日,五校在我校联合举办首场“京东区域高校‘手拉手’思政课集体备课会”,并向全体学校思政课教师发起了《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担当使命,践行“六要”倡议书》。与此同时,我校马克思主义学院还推出了校内院系“手拉手”、教研室联合“手拉手”、教研室内部“手拉手”、教师与学生“手拉手”共五项“手拉手”举措,更好地传递经验、凝聚智慧、分享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