努力构建高水平的艺术教育管理模式

——专访影视艺术学院党总支书记李兴国

期次:第356期    作者:张橦  史向一   查看:218




  影视艺术学院不仅是我校规模最大、学科专业覆盖面最广的学院之一,更是我国教学实力强、专业特色鲜明、具有较高知名度和社会影响力的影视艺术学院。当前学校正处于改革发展的关键时期,如何贯彻“二次创业”的理念,并按照“质量立校、人才强校、科研兴校、特色制胜”的十六字方针,加快学院建设,提高教学、科研和管理水平,对提升影视艺术学科的知名度和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为此,影视艺术学院党总支书记李兴国(以下称李书记)接受了本报记者专访,并对影视艺术学院贯彻落实“二次创业”理念进行了相关解读。
  记者:您如何理解我校“二次创业”这一理念?
  李书记:我非常赞成“二次创业”这一理念,任何一所大学办学都需要有它自己的理念追求,学校提出的“二次创业”意义深刻,这是学校高瞻远瞩、科学论证的结果。
  首先,从历史的角度来看,1954年至今,我们学校的发展已走过了56年的历程,而在2004年以前,也就是北京广播学院的那段时期,可以说是学校从小到大的发展时期。2004年,“北京广播学院”改名为“中国传媒大学”,这是一个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时刻。学校的定位从此发生了质的飞跃,无论是办学规模、学科建设或是其他各个方面的发展都有了本质性的提高。学校从此踏上了更高的发展平台,进入了更好的发展时期。所以从历史的眼光来看,学校的“二次创业”应该从2004年就开始算起了。
  其次,我认为“二次创业”是学校党委领导高层精心设计的结晶,它凝聚起全校老师和同学们的心,带领大家不断地向前迈进。虽然我们已经取得了不少的成绩:比如教学质量、社会影响力、综合排名等等,但我们并不能止步不前,因为随着中国高校的全面发展,我们将面临着更大的挑战。所以,我们必须要树立一种忧患意识,居安思危才能不断进步。
  第三,目前中国教育的社会竞争大格局也奠定了我们要有“二次创业”的思想准备,以积极的态度投入发展。仅从传媒领域这一单方面讲,全国范围内开设传媒类课程的学校数量众多,传统媒体、新媒体,以及各个学科、各个专业都存在着激烈的竞争。
  第四,“二次创业”的本质和精髓就在于传媒大学自身的建设和发展。学校的教学、学科、专业、规模、质量、科研等各个方面都要上一个新的台阶。“二次创业”不仅仅是外在的表面上的进步,更重要的是传媒大学内在的、自我的建设和发展。
  最后,对于中国传媒大学的1000多名老师,15000多名学生,我们要用“二次创业”这一精神来凝聚全体师生。“二次创业”不是一句简单的口号,而是对全体老师和学生的一种鞭策和鼓励。“二次创业”的落实要时刻体现在学生学习和老师的教学过程中:学生上好每一堂课,热爱专业、热爱学习。老师讲好每一节课,做好科研项目,注重跟媒体大平台实践的衔接。
  记者:针对“二次创业”,影视艺术学院在今后的发展中有怎样的规划和着力点?
  李书记:影视艺术学院的学科构成很特殊,它是以传统媒体、艺术类学科专业为主的最典型的代表。回首当初制定的“十一五规划”,学院已基本上出色地完成。对于“十二五规划”,这一未来五年的发展愿景,要求我们有创业的眼光和创业的精神。
  影视艺术学院目前有180多位老师,1300多名本科生,900多名研究生。我们正带领着这个队伍重新走向创业的征程。
  具体来讲,以下几点措施已初露雏形:
  第一,2010年初,影视艺术学院建构起一套完整的教学质量评估体系。这个全面综合的体系将通过“过程管理”等手段,形成一个长效机制贯彻执行。比如评分主体的多元化,评分方式的新颖化,给予教学督导适当的权利,督导大多数由中青年老师组成。并且有专业负责人分别对于教学态度、参与程度、教师责任心、教材课程建设等方面进行打分。而最重要的就是学生说了算,我们在2006年评估体系的基础之上,把80%的评分比例交给学生。在这个注重“常态管理”和“过程管理”的体系中,促进老师和学生的共同发展进步。
  第二,建立影视艺术学院教学管理评估体系。我们要对本科、研究生教学管理的各个方面进行总结评估,坚持落实到不同细节问题的解决。平时在教学管理中要特别注重理论和实践相结合,要考虑到艺术教学独有的特点,针对影视艺术不同专业、部类、管理部门分别加以评估。这个评估体系目前也已基本成型。对于一个学生、教师数量都很庞大的学院来说,注重管理效果和管理效率是非常重要的。
  第三,建立影视艺术学院系主任、专业主任工作效果评估体系,关系到各系各专业的考评机制和指标体系建设。具体包括课程、教材、师资、教学事故率、教师的职业生涯规划的定期检查和研究。设置教师的职业生涯规划,包括老师的学位、学历等等,一个老师如何在五年内更好地成长?我们可以从学科专业的有机设计和到校内校外的进修科研两方面进行。实施“专业负责人制”。教师的发展需要不断的开拓创新,年长的教师压力可能会更大,他们可能会有更高的追求。另外,“新时期影视艺术百本精品教材支持计划”也是一个重头戏,我们从学院专业建设高度出发,在3年之内出版100本专业教材,这也已纳入2009版的本科教学计划。2012年,十二五规划的后两年,我们还将出版60本研究生精品教材和40本MFA艺术硕士的专业教材。
  最后,我们坚持国际化视野———“走出去”的办学理念。我院积极利用校外资源,聘请了多位知名专家、教授担任兼职导师、客座教授,来自美国、德国、法国、澳大利亚、以及东欧和日本、韩国等国家地区的著名教授学者在影视艺术学院开设影视艺术的前沿课程,使影视艺术学院教学与世界影视艺术教育保持同步。在“请进来”的基础上,我们正在逐步落实“走出去”的战略,即推荐学生到国外交流学习,在学术上实现更大的突破和进步。当然,国际化办学也体现在我们学院老师和学生大量的实践成果比如多次获得国内外的大奖之上。
  记者:影视艺术学院如何制定未来的“十二五”战略规划?
  李书记:影视艺术学院的基本办学思想是“立足中国影视艺术,服务社会形象生产”,我们的办学理念是“立足文化高度,俯瞰形象生产,视听配套联合,精品培养战略”。我院“十二五”期间发展的战略思路立足于对形象文化、传媒时代、影视一体的社会趋势进行俯瞰的制高点,紧跟时代要求,伴随时代前行而不断自我更新。我院的人才培养定位,紧扣时代和社会需求,适应我国影视艺术事业发展需求,为其输送高级影视艺术专门人才。为此我们选择以动态的辩证法和灵活的实践理性作为依据,提出“在联合中求发展,在联合中求创新,在系统中求整合,在整合中求个性”的基本思路。同时,我院要坚持全校发展一盘棋的思路,深刻理解学校“二次创业”的发展战略,坚持学科建设“入主流、创一流”的思路,以及“校园大课堂、传媒大舞台”的人才培养模式,为学校“十二五”期间的总体发展贡献力量。
  与学校三步走的发展目标相对应,影视艺术学院中长期发展愿景也分为三个阶段,即“十一五”期间夯实基础、强根固本,这一阶段的目标已经实现。“十二五”期间是彰显优势、重点提升阶段。到2015年,影视艺术学院将把广播电视艺术学建成世界知名的优势学科,把电影学和音乐学建成国内一流的重点学科,与国内同行相比,影视艺术学院在人才培养、师资队伍和硬件建设方面要有巨大提升,学院将成为国内领先的影视艺术学院。到2020年,经过“十三五”的建设,影视艺术学院完成全面推进、整体跃升。到那时,影视艺术学院所有的学科和专业都应该是国内一流,国际知名的品牌学科和专业,学院应有国际知名的学科带头人和国内领先的师资队伍,应有国内领先并与国际接轨的办学条件和科研成果,应成为我国培养复合型和创新性传媒艺术人才的基地,影视艺术学院将成为国际知名的影视艺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