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鸿声:《朝阳文化地图》后记

期次:第523期       查看:131




  编者按:《朝阳文化地图》一书以历史文化为经线,从历史沿革到城垣、宫庙、馆堂、街巷水系,梳理了人文与自然演变的脉络;以当代文化现象和场所为纬线,从外交、传媒、创意、体育、文博到CBD展开,呈现当代文化的多样性,编制出多彩而独特的朝阳文化画卷。本书作者张鸿声教授亲笔作后记,全文如下:
我工作和居住的地方,在北京的朝阳区。说起朝阳区,大都知道,这是北京最尖端、先锋、潮流、时尚的,充满消费性、艺术性、国际性的地方。但是,若谈起朝阳区的文化,一般人未必知晓多少。因为在政协和民主党派兼了几份差,我与朝阳区政协的陈涛主席、张永新副主席、盛国辉处长也就渐有私谊,经常在一起说起朝阳的文化。多次唔谈,彼此心有戚戚焉。其实,朝阳区是非常有文化的地方,只不过,朝阳区的文化,与东城、西城、海淀大有不同,也有着更富特色的地方,更值得去总结。陈涛主席和永新副主席,都是极用心的人。他们对于朝阳区的文化建设用力甚巨,也颇见成效。我呢,忝列文化人,也就与他们几位领导引为同道。因为我曾经主编过系列的城市文化地理丛书,已经出版的有《北京文学地图》、《上海文学地图》,还有几本即将出版,所以,对于城市文化地理,我与朝阳区的领导交流之下,相谈甚洽,逐渐萌发了梳理朝阳文化的想法。对于他们几位领导来说,当然是一种使命;对于我来说,也是使命,亦是奉命。几番下来,就有了本书的基本立意。工作的意义是重大的,当然,接下来就是如何去勉力完成它了。
  北京作为全球最重要的城市之一,比较而言,其历史、文化形态的重要与复杂,纽约、伦敦都可能单纯一些,或许只有巴黎差可比拟。我去过许多国家,对此感受深切。如此伟大的城市,当然值得我们去深入研究。目下,对于北京城市文化的整体研究,坊间也不鲜见。但是,在作为首都功能之一的“文化中心”的大框架下,北京的每一个城区,都应该对各自文化的概念、功能、类型、规划进行思考,并以此为基础进行文化建设。就这一点而言,似乎还没有见到过类似的工作。所以,《朝阳文化地图》的写作,算是抛了一块砖。梳理、总结朝阳区的文化脉流与气质,希望给予读者对于北京文化全面的理解。
  大略来说,作为北京重要的城区,朝阳区的文化相当独特。首先,朝阳区历史上先后隶属顺天府、通州府、京兆地方,50年代后成为城区。由过去的农村地区,经由建国后的工业化进程,朝阳区成为北京地区重要的机械、化工、电子等行业的工业中心。其次,90年代以降,随着CBD的建设,国际性商贸、消费业出现,朝阳区成为北京的商贸中心,具有了明显的消费、时尚色彩。其三,由于使馆区大都设立于朝阳区,其国际性比之全国其他城市地区,都要明显的多。第四,大量国际性、先锋性的传媒、艺术、设计等行业的聚集,以及各种大型文化市场的出现,其又具有了艺术,特别是现代先锋艺术气质。
  缘此,我大致确立了本书基本的写作思路,即:以纵向历史进程为经,以文化的各种形态为纬,纵横交织,尽可能清楚的去讲述朝阳区的文化。
  第一章“何谓‘朝阳’”,从朝阳门的名称沿革、区的建制,梳理了朝阳从古代至今的历史。第二章“旧京城垣”、第三章“神、佛、道与寺、庙、塔”、第四章“馆、堂、府、祠”,基本上是对于古代朝阳作为旧京皇城文化的讲述。皇家的坛庙祭祀文化、民间公共性文化、民间宗教文化,体现的是朝阳作为皇城的古典性文化。第五章“依然是水乡”讲述北京“水”的故事。朝阳的“水”文化与海淀不同,它不是皇家水系,但构成了城市经济与平民日常生活的基础。朝阳的“水”可能与皇家不搭,但却与灌溉、运输,特别是漕运有关。
  之后,本书开始叙述朝阳区的现代性文化。
  第六章“风云、风月:共和国外交琐忆”,讲述朝阳区的外交文化。但本书讲述的外交,不是政治性的,而是着眼于人类作为“共同体”的中外民族的友善交好。“外交”不是剑拔弩张,而是绿意盎然,是温暖、惬意,是消费、居住、健身、品酒等人伦日常。这也是“外交”文化,是朝阳的“外交文化”。第七章“行走传媒界”,呈现的是朝阳的传媒景象。这不仅仅是对于重要媒体的排列性展示,而是希望勾勒一幅国家传媒历史的线索。491电台应该是首都媒体的开端。然后,人民日报社、央视新楼、北京电视台则呈现出首都媒体的当代面貌。当然,其中还介绍了传媒大学,对于中国的传媒教育来说,堪称温室。第八章“工业遗存与文化创意”是对于北京作为工业化城市逐渐向现代艺术、创意文化过渡的叙事。从原来的工厂厂房,到具有包豪斯风格的艺术中心,是这种产业文化转型的例证。第九章“国家体育史”选取了北京具有代表性的体育建筑,从“工体”,到亚运村,再到“鸟巢”与“水立方”,从国家到洲际到全球,以体育建筑叙述国家体育史。第十章《城市记忆的深处:博物和文藏》,从微观方面呈现城市的历史深度。第十一章“永远的CBD,永远······”则面向未
来,标明了北京城市未来的现代性向度。
  本书的写作范式、文笔颇费思恂。这是一部文化著作,看上去应该是文人气很足,有随笔式的结构,但又有介绍性的作用。同时,还要替读者考虑,希望读者手持一卷,按图行旅。因此,本书每一部分大致都以空间为基本结构,兼顾空间景观与文化内涵,以体现“地图”之意,也容易获得读者的实际观感,甚至指导游览。在文笔方面,本书大致属于文学性语言,文笔介于说明与随笔之间,有温和、适量的文学性。文风轻松宽和,也端庄文雅。本书力避几种当下著作常见的毛病:新闻报道体、极端个人化、玄虚、网络语言、过度抒情、轻浮、洋、过度学术化、市井气、夸张耸人等等。因此,阅读本书的文字,应该也是一种闲适、优雅的文化旅行。
  当然,这本重要的书,以我的时间、精力,根本没有办法独力完成。还好,有陈涛主席、永新副主席、国辉处长,他们上下联络,鼎力玉成,还有中国城市规划设计院的李晓江院长慨然做序,都让我感动。还有朝阳区文化馆、文联、摄影家协会、各个本书写到的文化单位机构等的各方支援。对各方的叨扰真是不少。还需要感谢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的曾白凌社长与张笛编辑,为本书的选题、出版颇费心血,在书号、纸张、印制等各个方面都特别紧张的情况下,全心助力,一路畅通。
  本书的立意、写作与出版,各方面都非常支持,唯一惭愧的该是我。诸事烦扰,也拖延了不少时间。但愿大家的劳动,会给读者些许收获,让大家了解朝阳,热爱朝阳。如果本书有任何不足,都该记到我头上。不过,能够为我的居地,为朝阳区,为朝阳区的领导和朋友们做了一件事,我自然也是欣慰的。本书出版后,如果有读者手持一册,行旅于波涛般的朝阳文化之中,就是我此后的心愿了。
  (作者张鸿声系中国传媒大学研究生院院长、博士生导师)《朝阳文化地图》,张鸿声主编,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19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