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拍抖肩舞:新时代高校文化的下沉传播

期次:第522期    作者:漫画/曹大杨   查看:92





  近几月,一股翻拍“抖肩舞”的热潮席卷全国各大高校,各所学校争先恐后在微博、bilibili等平台推出不同版本的“抖肩舞”翻拍视频,引发公众关注。“高校抖肩舞接力”等关键词也一度冲上微博热搜榜单。截至目前,国内已有超过130所高校发布了翻拍版本的抖肩舞。
  对于这次热潮,大部分人都在观看视频之后一笑了之;也有人质疑高校学生跟风生产如此多同质化的视频是否有意义。在微博的某条高校抖肩舞视频下,一位网友评论道,“天骄人杰不去追求成绩,倒是对潮流追得很紧”,流露出对于这次高校狂欢的担忧。
  网友的担忧并不是没有道理:抖肩舞视频有些“土味”——内容本身并没有太多营养,舞蹈也有刻意以滑稽动作博人眼球的用意,而接受高等教育的学生似乎理论上不应该与这类视频的再生产挂钩。
  的确,在各种媒体平台上,由于有类似内容推荐、算法助力加持,追随潮流,翻跳当下大热作品能获得较高的流量。因此高校愿意通过制作抖肩舞题材视频,来扩大自己的知名度。但同时,高校抖肩舞并不是单纯的模仿翻拍,而是在融入高校文化的基础上进行的再创作,其作为高校文化的传播载体的功能不容我们忽视。
  在视频中,拍摄者都别出心裁地融入各自学校的“梗”:中国传媒大学的抖肩舞视频中呈现了学生在校园中进行采访实践的场景;清华大学的视频中出现了参加体育课3000米跑考试的学生,中国人民大学则在视频中巧妙“调侃”了一把校徽……这些校园生活的点滴,借助“抖肩舞”这个大热话题,得以广泛传播,成为各大高校独特的文化符号。本校学生看了,可以激发对于学校身份的认同感,而外校人员也能够通过这个视频了解校园生活的真实细节和面貌。
  不难看出,高校抖肩舞的视频制作者们着墨更多的,是如何呈现自家学校景观、校园生活和文化,而“土味”仅仅是一种呈现形式。相较于学校官方的校园文化宣传,这种土味传播少了些严肃正经,多了些善意的调侃。在这个流量时代,后者消除了距离感,能够吸引更多观众的目光,达到成功的下沉宣传的效果。
  通过翻拍土味视频传播高校文化是在当下媒介技术发展的情况下产生的新想法,是值得肯定的。但同时,传播者们也需把握好原创和模仿的分寸,拥有过硬的内容才是传播校园文化的核心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