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赤子之心,汇家国历史

——“共和国历史中的家族亲历与记忆”获奖团队

期次:第521期    作者:记者/韩睿 韩可欣   查看:104





  “我觉得不仅是做纪录片,我们在做任何一件事情的时候都应该带着理想与情怀,带着单纯和真诚。”寥寥数语,知易行难。“共和国家史”项目共持续了一年半,在漫长的筹备时间中,赵东宇团队始终以稚子般的真诚来打磨自己的作品。“千万个家族的故事,汇成共和国的历史。”
  第一次听闻廖家湾的故事后,团队就被这个红色家族深深吸引,很想有机会接触这群在新中国历史中有着独特经历和记忆的长者,将兴趣和知识以实践的方式相结合廖氏家族世代居住在安徽淮南,尤其是在中国近现代各个时期,家中英才辈出:有卧底敌军的爱国将领,有推动改革开放的实业家,也有兴建学校的人民教师。“吃得苦中苦,方为世上人。”百年来,廖氏家族亲身践行着祖辈的训诫,脚踏实地,为国家做出了卓越的贡献。团队希望以文字、录音和影像的方式对中国历史的亲历者进行口述史料的采集、整理和传播,这是对历史记忆的抢救和丰富,对口述者铭记与尊重,也能为当代和后世留下特殊的财富。
  15分钟的口述历史纪录片,大量视频素材的剪辑,每一帧的动画制作......如此庞大的工作量仅仅由一支三人团队完成。赵东宇称他们制作这部纪录片的过程是一部辛酸的“血泪史”。
  “后期视频的制作从今年3月份开始,整个项目持续了一年半。”由于年代久远,部分历史资料收集困难。“当时联系到了淮南电视台,还有当地的报社,所有可能存留文字或者视频资料的单位都尽可能去沟通。”除此之外,由于廖家人长期致力于对自己家族文化的传承和记录工作,廖氏宗祠、廖家湾纪念馆
也成为资料的重要来源。最终,团队共搜集到18万余字电子资料以及三四本纸质书资料,他们全部仔细阅读。为了便于讨论,他们成了学校周边咖啡厅的常客。赵东宇笑道:“那时每天都从早上八点坐到晚上十一点,店员都来推销会员卡了。”面对影像资料缺乏的困难,团队尝试重现廖家人记忆里的场景。纪录片中,廖运周将军纵横沙场,骑一匹白马驰骋而来。这震撼的一幕由团队成员蓝天用动画制作完成,他们希望给廖家人一点精神上的慰藉。“廖步平老人(廖运周的侄子)看到这一幕之后激动得热泪盈眶,他说:‘我大伯就是这样!’”
  在项目开展的过程中,团队也不断地进行反思。“我们曾经看到有人在采访中会花一个多小时来布光,然后安排老人说你坐在这儿,你坐在那儿,这句话重新说一下,或者去换个衣服之类的。”蓝天认为,这种做法对于采访对象而言是不够尊重的,同时也不利于口述史的开展。“因为你的访谈对象会不断紧张,有很多事情他就讲不出来了,甚至他不敢讲了。”采访者与受访者应该是一种怎样的关系,这是值得每一个传媒人思考的问题。“对方非常信任我们,所以采访者也应该尊重受访者,而不是把他们当作自己完成作品的工具来摆布。”团队将拍摄地点改在了老人们熟悉的环境当中,最终不仅使访谈效果超出了预期,也让团队和廖氏老人建立了深厚的感情,成了“忘年交”。
  “口述史学近年逐渐受到学界与业界的关注,这一领域的实践方兴未艾。一方面,中国有着广阔的疆域和悠久的历史,在这样的时空维度下,类似廖氏一族和廖家湾这样有着特殊事迹的群体和地域并不鲜见,为口述历史的实践提供了丰富的选题。另一方面,随着代际更迭与社会变迁,历史事件的亲历者、亲见者、亲闻者将越来越稀缺。尤其是在文物资料留存有限的情况下,口述者的个人记忆更显得弥足珍贵,对口述史料的抢救性发掘已经刻不容缓。”对于此次获奖,团队成员有自己的态度。“没有一个奖项、一场活动值得我们投入这么大的成本,但一段历史、一个群体值得。”对于他们来说,最大的快乐就是看到口述历史纪录片完成的那一刻。“这是给我自己和访谈对象的一个交代,比任何外界的奖项都更加重要,我觉得我做了一件问心无愧的事。”
  倾听故事,记录历史。赵东宇团队将廖氏家族几代人的记忆与深情融汇在15分钟的纪录片中,呈现给祖国,留传给后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