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岁孩子的简历背后:对抗焦虑,要靠走好人生路

期次:第502期    作者:漫画/ 阮一姝   查看:110




  近日,一名五岁儿童的入学简历引起社会关注,简历中丰富的经历、缜密的时间安排、涉及的广泛爱好和巨大阅读量让许多成年人自愧不如。实际上,这份过于成人化的简历并不单纯是儿童特长的展示,它更像是父母焦虑的载体,儿童在承载这份焦虑的同时,也将焦虑在社会中进行了二次传播。
  充实而安排得当的童年固然会让孩子学到不少东西,但这份翔实程度超过不少成人的简历,本质上是父母焦虑在孩子身上的不必要投射。或许这种简历的产生,是父母对于大城市生活压力的反应和提早准备,但让五岁的孩子过早承受这些,未免让人怀疑没有必要、而且有些于心不忍。自由童真是孩子的天性,尚在萌芽的时候就为他们注入过强的竞争意识,如果不加以合理引导,有可能沦为攀比习气和恶性竞争。
  孩子在承载来自成年人的焦虑的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将焦虑传播给了其他成年人,当代青年就是承受这部分压力的主力军。当青年人看到超越社会通常认知而过分优异者时——无论是同龄人还是这次的五岁小朋友,也难免会自我贬低,产生一种“被时代落在了后面”的强烈焦虑感。
  然而,通过揣测他人实力,来确定自身定位并非良策。当代青年应该意识到这是一个倡导多元化、个性化的社会,全体人员步调一致的时代早已过去。以别人为参考系,只应成为激励自己的手段,而非引发焦虑、红眼病的导火索。在纷纷扰扰的信息时代,我们每个人都应明确自身定位,清楚意识到,别人的人生刻度表不影响自己的节奏与走向。只有自己稳步前行,做好手头事、点滴事,方能紧随时代,在飞速向前的时代洪流中把握自己的方向。
  总体看来,成人化儿童的手段是违背常规的,它不仅不利于儿童的自由发展,与此同时造成的焦虑在社会中的二次传播同样不利于成年人的稳步前进,虚高的标准加重了生活在重压之下的青年的压力。
  为了将问题扼杀于萌芽状态,父母应弱化孩子是自己附属品的概念,保护孩子的童年不受到社会压力过度下移的侵蚀。无论是尚属懵懂的孩子还是正在发奋的青年人,也都应该按照自己的节奏,不疾不徐走好自己的人生路。要相信:鲜花若开,蜂蝶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