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接4、5版

期次:第495期       查看:63


 针对上述主要问题,方案稿提出了五个方面的改革举措。
  一是实行“大科研”管理体制,将科技处、文科科研处的职责整合,组建科学研究处,统筹科学技术研究和科教融合工作。
  二是在本人自愿的基础上,可试行处级实体科研机构负责人自主选择是否为处级干部。但无论是否为处级干部,都统一按学校中层干部管理。
  三是为加强和规范对各类科研机构和科研人员的管理,无论实体或虚体科研机构,以及专职科研人员都实行分级目标管理,具体办法将另行制定。
  四是调整优化协同创新中心职责。协同创新中心定位为学校科研协同创新的重要平台。主要职责是,对学部之外的科研机构进行重新规划布局和集中管理;以高精尖项目为依托,打造面向未来的协同创新科研平台;试点创新科研体制与机制,建设科研特区。
  五是做大做强脑科学与智
能媒体研究院。脑科学与智能媒体研究院的主要职责是,做大基础研究,瞄准学科前沿,促进学科交叉,构建脑科学与智能媒体技术领域集基础研究、应用及示范于一体的高精尖科研平台,争取进入北京高精尖创新中心行列。
  方案稿重点对协同创新中心、脑科学与智能媒体研究院的定位、职责与机构设置进行了规定,都是拥有独立的人财物权的实体科研机构。协同创新中心同时还统一负责脑科学与智能媒体研究院的党务及学生工作。
  总之,通过以上五个方面的举措,我们期望能够达成如下目标:
  1.通过组建科学研究处,破解机构及职能重叠问题,促进学科交叉和科教融合,统筹科学研究和科技创新资源,聚焦重大科研项目,提高服务国家战略的能力。
  2.通过调整优化协同创新中心职能,统一管理学部之外的实体科研机构,改变学校各科研实体各自为政、单打独斗的局面。通过集中优势兵力做大做强脑科学与智能媒体研究院,促进对接国家战略和未来传媒科研主战场。
  3.通过试点创新体制机制,创新科研用人机制和激励机制,培育科研创新团队,推进科研特区建设。通过对实体科研机构的布局调整和虚体科研机构的规范管理,强化学校科研资源和品牌的整合,激发科研机构的发展活力,形成新的科研增长点。
  这里,我还要补充强调的是,为了不影响改革全局和改革进度,我们对科研管理体制改革的设计大体上分两步走。这次科研管理体制改革只是第一步,也就是初步完成学校科研机构的规划调整和重新布局,通俗地讲就是“物理整合”,主要是为下一步的改革打下一个较为扎实的基础。接下来的第二步将是“化学融合”,是各类科研机构真正的交叉融合,将以高精尖项目为依托,对接国家战略,打造面向未来的若干协同创新科研平台。第二步的改革是我校科研管理体制机制改革的关键环节,是“硬骨头”和“深水区”,需要更大的智慧和勇气。待此次全面改革的方案落地实施以后,我们将集中精力、汇聚力量,加快推进第二步的改革。我相信,只要第一步走稳了,后面的改革也会比较顺利。
  各位代表,这次学校提出全面深化管理体制机制改革,是一项系统性、整体性工程,力度规模之大,涉及范围之广,触及利益之深,前所未有。方案稿从规划设计到提交教代会审议,只有130多天的时间,之所以具有如此高的效率,正是基于广大教职员工渴求改革的强烈愿望。这里我要特别感谢我们的广大干部和教职员工,大家都能够站在学校发展的高度看待改革,思考改革,推进改革,这是传媒大学最宝贵的精神财富。
  各位代表,方案稿几十易其稿,凝聚了广大师生员工的智慧,承载着全校师生的期望,是一个相对全面、科学、可行的改革顶层设计。当然,任何改革都不可能是十全十美的,也不可能毕其功于一役,我们对此有着清醒的认识。因此,方案稿提出,改革试行期为一年,试行期结束后学校党委将根据具体情况进行相应调整;同时,方案稿也提出,未尽事宜按照国家和学校有关规定执行。
  正如在前进的道路上不可能总是一马平川、顺风顺水一样,改革也会带来局部的阵痛。但是,只要我们本着对党和国家教育事业高度负责的精神,本着对学校事业发展高度负责的态度,再难,也阻挡不住我们深化改革的脚步,再险,也磨灭不了我们深化改革的决心。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请各位代表认真审议方案稿,提出建设性意见和建议,为开创中传的美好新时代作出新的更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