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留学生写汉字

期次:第425期    作者:汉语国际教育学院李颖副教授   查看:51
    汉字阅读课接近尾声了。下课前,一个留学生突然提出来:“一会儿还写汉字吧,写那种长的句子。”上学期一名留学生也对写汉字有同样期待。听写是我课堂上一项常规训练。如果哪一天缺少了这项训练,他会很失望。每次听写完,他总喜欢加一句:“more,more”,还用手比划着,意思是要写长一点的句子。
  在我教的学生中,每届都有一些热爱写字的人。上学期几个学生不光喜欢写,还很追求写的效果,写句子的时候采用“竖排”方式,说这样“漂亮”。一次,留学生在黑板上练习后余兴未尽,又把自己买的毛笔和多次性书法用纸拿出来,要求继续练习写字。全班同学为之振奋,跃跃欲试。我被他们的情绪所感染,把擅长书法的李老师请来,一堂普通的汉字课上掀起了书写汉字的小浪潮。
  留学生到底需不需要学写汉字?对于这个问题,对外汉语界历来有不同观点。有人赞成,有人反对。反对的原因之一是汉字太难了,教留学生们写汉字会影响他们的学习兴趣。汉字难写是不假,但说因为难,教留学生写汉字会影响他们的学习兴趣,却显得武断。我每学期都教留学生写汉字,没见到哪个学生因学写字而失去学习兴趣。相反,却见到更多的学生因学写字而对汉字,进而对汉语、中国文化产生浓厚兴趣。可以说,握笔写汉字,这是学习汉语的留学生一种或表现出来、或潜在心底的愿望。问题在于,汉语教师能不能发现并发掘出他们这种愿望。至少,我们不应该片面地夸大汉字的难度,打消他们学汉字、写汉字的热情。
  有人说非汉字文化圈的人对汉字有畏难情绪,更不容易学好汉字。我觉得以文化圈来区分留学生学习汉字的兴趣和效果,过于表层化。非汉字文化圈留学生刚接触汉字时有某种“排斥”情绪确不少见,但也必须看到,语言文化本身是个大的磁场,有排斥,就必然有另一面———吸引。不同语言文化间的相互“吸引”力绝不会小于排斥力。所以,综合来看,非汉字文化圈的学生,对学汉字的兴趣未必比汉字圈的学生小,更不见得学不好汉字。问题是如何加以引导。
  我教过的学生中,欧美和日韩学生在学习汉字兴趣方面没有明显差别,若一定要找出差别来,倒是欧美学生比日韩学生学习汉字的兴趣更大一些。前面提到的两个学生,一个是西班牙留学生,一个是伊朗留学生,都是非汉字圈的学生。汉字文化圈的学生,往往以一种常规心态去学习,而欧美等非汉字文化圈的学生,在接触不同于自己母语的文字时,常伴随着一种特殊兴趣或兴奋,在汉字书写学习中,更容易获得成就感。从学习效果上看,刚开始时汉字文化圈的留学生学写汉字会略显优势一些,但在学习过程中,来自非汉字圈的同学往往会急速赶上,甚至会成为班里的佼佼者。
  前段时间有人发表文章,说让留学生写汉字是一种过时的做法。理由是:现如今,中国学生都渐渐用打字替代了书写,留学生就更用不着去练习书写,对汉字只需认读就可以了。这种观点,对外汉语界早已出现,只是“过时”这类偏激的言辞,以前还很少听到。从我的教学实践来看,此种观点大有匡正的必要。
  首先,离开书写不能真正做到认读汉字。所谓认读汉字,就是说,当经过一定的学习后,汉字这一学习对象再出现在面前时,学生还能够认识。认读和书写固然是学习汉字要达到的两个不同目标,但它们间并不是截然分开的。从某种角度上讲,书写,正是为了认读。换句话说,缺少书写过程,很难真正认读。
  缺少书写过程的认读,表面看来也可以“记住”汉字,可是一旦遇到一些其他情况,这种认读就会模糊不清。如遇到一些字形相似的字,学生就难以辨认。学生这种认读的模糊性正是由于缺少书写造成的。所以,即使只从认读汉字出发,也有必要书写。书写是认读的深刻化、精细化过程,这一过程不可缺少。至于认、写是否要分流、是多认少写,还是认、写并重,那是教学的具体策略问题。不管实施怎样的教学策略,认读不能代替书写,这是不容置疑的。
  其次,电脑打字不能取代书写。计算机的键盘文字录入和网络技术的普及,的确使汉字书写受到了空前挑战,对外汉语教学中的汉字书写同样受到冲击。即使如此,键盘录入仍不能取代汉字书写。前些时《科学网》上传了一篇武夷山的热门博文《数字化进程中,文本的地位没有下降》,文中引用加大戴维斯分校传播学系的MartinHilbert(发表于TheIn-formationSociety杂志2014年第2期)的一项统计数据,其结论是:数字化时代,被传播和存储的信息总量中,文本数据的绝对量和相对份额都是在增加,而不是在减少。这一统计数据向我们透露出一个信息:数字化进程中,文本的地位没有下降,作为文本的主体———文字地位也仍不会被轻易撼动。文字的书写仍有其重要意义。
  关于留学生对待电脑键盘文字录入与汉字书写态度问题,北语的王祖嫘曾对留学生做过调查,其中“学习汉语必须学习汉字”、“学习汉字必须要会写”、“练习写汉字很有用”几项调查内容,同意的人数都在80%-90%。这一统计以数据证明留学生们对汉字书写的重视程度。
  对于留学生来说,书写汉字是一种对汉语的体验。没有这种体验,对汉语的了解、亲近感就很难全面培养起来。北京师范大学教授、《通用规范汉字表》研制组长王宁说过:“汉字有这么一个特点,你光看对它没有亲和力,只有自己写才有亲和力,有的时候你不写,那个字和你隔十万八千里,你一写它就到你身边来了。”对于中国人来说,写汉字是体验汉字韵味、感受母体民族文化的一种方式。对留学生来说,又何尝不是一种文化感受与体验?
  “写汉字”是留学生了解、亲近汉语和中华文化的一种特殊方式。我们对外汉语教师,应该把“握笔写字”的权利交给留学生,让他们有一个用手、用笔与汉字亲近、与汉语亲近、与中华文化亲近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