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人,切忌忘记新闻的价值

期次:第453期    作者:文/陈振海   查看:32

  2016年猴年春节,一则名为《有点想分手了》的帖子在网上引起了轩然大波。“上海女孩逃离江西”成为了人们热议的话题。随着各大微信公众号、微博对这一帖子进行转发,“逃饭门”成为了舆论的焦点。
  人们关注的,除了文章中折射出来巨大的城乡差异,更多是另一些角度。比如“女孩拍照时将筷子插在饭中是没教养”,“门当户对才能有真正的爱情”、“如果爱得够深,门当户对不是问题”等等方面。
  2016年2月21日,在这一事件被人嚼烂、快被人们淡忘的时候,又有一则新闻让这一事件站上舆论的风口浪尖:“上海女孩逃离江西系虚假事件”,“上海女孩”和“江西农村”无辜躺枪。一时间,之前那些纷纷转发帖子的微信公众号都沉默了,我们公众也被戏耍了一番。
  梦醒之后,我们质问道,是哪一些媒体在这一次事件中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成为了看热闹不嫌事大的“搅局者”;又是哪一些无良媒体为了自身的利益,丧失了传媒道德,对一些现象一股脑地妄加指责。媒体之所以是媒体,不是因为它的受众广、发声远,而是因为人们对它的信任,对他们一字一句价值的肯定。如果媒体只是帖子、消息的转载者,而并未对其中的内容加以核实、加以思考,那这所谓的媒体,只是一个文字的搬运工而已。从2007年闹得沸沸扬扬的“纸包子事件”到如今在网络平台上风卷残云一般的“逃饭门”,由于网络平台发声的随意性,越来越多的事件,人们关注的只是一个噱头,而不是这一事件的本身,或者说,这一事件的内涵与价值。
  南昌大学王卫明教授在评价这一虚假事件时说,“网络从来不是法外之地,虚假内容的发布,给予虚假内容不加甄别而渲染社会情绪,损害的是社会的公信力,突破的是法律和道德的底线”。诚然,当一个事件成为热点,我们都希望它能被更多人知晓,能被更多人讨论,但作为新闻人,我们必须要冷静思考,不能因为“着急说话”就忘记探寻新闻事实的真相,据实报道才是新闻人的责任,更不要忘记在这一人人都可以发声的互联网时代我们应当坚守的准则。
  梅尔文·门彻在《新闻报道与写作》的开篇中写到,“当新闻失去真实,那新闻也就失去了生命”。愿所有新闻人,谨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