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教风采

于然:
斑斓色彩里的虔诚行者

期次:第441期    作者:记者/昆都孜   查看:46




  他微胖,背着双肩包,穿着白色卡通T恤,脚踩运动鞋,与其说他是电视学院的摄影教师于然,不如说他是和学生一起在光影世界里探索的行者。
  《摄影基础》课堂上,窗帘紧拉着,教室昏暗,同学们求知热切的眼与教室投影仪的幕布锁在一起。于老师是老北京人,厚重的嗓音透着朴实,将一幅幅摄影作品分解成块,再慢慢拼凑起来,点面结合进行分析。课堂上,同学们讨论热烈,询问与回答让教室里热闹非凡。于老师擅长举例子,自己站在窗帘下讲解阴影,讲座、桌椅发出的任何声响都可以和摄影知识相关联成为他讲课时的例子。
  于老师讲课话语生动,“中灰这个色段很复杂,它可以出情绪,它是流动的,发展的,有层次。”赏析学生作业时,他针对每个人的长处和弱点点评,话语严格却充满鼓励。“最吸引我的是他讲课的节奏感和内容丰富性。”于老师的学生说道。知识是严肃的,但课堂是活泼的,于然老师偶尔会亲切地叫学生的昵称,开几句轻松的玩笑,幽默有趣。“我喜欢上于老师的课,于然老师特别可爱,一笑眼睛弯弯的特别萌。”13级电摄的李同学说。
  于然老师2000年来到广院学习,2011年开始在中传任教。15年的时光里流淌着师长对他的倾心教导和他对学生的真诚相授。如今这位“大学生”正虔诚的带领他的学生在斑斓的摄影世界里追寻探索。
记者:您如何看待摄影这课程?
回答:摄影本身没有什么价值,是有那么多摄影师把毕生心血都投注进去,才有了价值,这个价值就是理想。我希望我的学生未必要明白每一个知识点,但是他们要爱摄影。我的课不是理论课,也不是技术课,而是语言课。影像是全球通行的语言,但这个语言很可怕,可能颠倒黑白,就像当年CNN对我们国家很多失实的图片报道,我们必须本着公正的态度来运用这门语言。
记者:您教书的目标是什么?
回答:我觉得好的学生作品是一部电影、一幅作品,我的作品是一批最优秀的人才。我并不完全是灌输知识的机器,我需要做的是一个“渠道”,把有价值的信息、好的机会提供给学生。我也希望同学们能明白,我们和国际上的同专业高校之间还有非常明显的差异。只要我们一直盯着他们,不要总把眼睛放在自己身上,就像跑步一样,总有一天我们就能跑到他们前面去。
记者:您教书这些年最大的心得和感受是什么?
回答:能做自己喜欢的事业的教师,是一件幸运的事,能教到比自己还优秀的学生,是幸福的。每一届都有一些学生求知欲特别强,他们简直是在“吞噬”知识。给他们当老师太难了,但要是不难,又何必一辈子当老师呢?当然,当老师也很快乐,你每天看到的都是最好的年华,从十八岁到二十多岁,最有创造力的、最有力量的人生阶段,每天和学生们聊聊天,我都觉得我能老得慢一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