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校来华留学教育20年:放眼国际 开拓交流 完善服务

期次:第429期       查看:22












■近年来学生国际交流项目数量




■荷兰格罗宁根汉斯大学庆祝“中国年”


  2014年10月23日,由我校学生国际交流部(国际学院)主办的“中国传媒大学留学生教育20周年暨学生国际流动研讨会”在中传国际交流中心举行。来自近20个国家及地区的近30名海外院校代表及近40名校内代表参加研讨会,共同庆祝我校建校60周年。在研讨会上,胡正荣副校长对我校“来华留学教育20年及学生国际流动”作了主题报告,介绍了我校留学生教育的发展概况,学生国际流动项目以及院校合作发展等情况。
  除研讨会外,10月22日至28日,学生国际交流部陆续举办了多场院校项目洽谈会与学生交流项目说明会;校领导与英国威斯敏斯特大学、美国夏威夷教育联盟、爱尔兰都柏林城市大学等高校进一步拓展交流与合作事宜。学生国际交流部还在文化广场举办了“中国传媒大学学生国际流动展览”,展示了我校留学生教育及学生出国(境)交流的成果,以及学生国际交流部的努力方向。
  来华留学教育20年自1994年5月正式获批招收外国留学生的资格起,我校留学生教育至今已走过20年。
  上世纪九十年代,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和我国留学生招生管理制度的完善,来华留学生人数高速增长。我校学生国际交流部(国际学院)部长张莉莉回顾我校留学生教育的历史:“我国实施改革开放以后,许多留学生表示希望来北京广播学院学习。当时的校领导顺应时代要求,把握机遇,积极向国家教委申请招收留学生的资格。经过认真准备、充分论证,1994年5月,我校获批接收留学生的资质,从此正式开始招收留学生。”当时我校留学生仅数十人,主要来自亚洲国家,主要为学习汉语和播音进修生。此后的十几年里,我校留学生规模逐步扩大,其间也经受了1998年亚洲金融危机和2003年SARS的影响。
  为适应中国传媒大学国际化办学进程,适应留学生工作的发展和日益增长的我校学生出国(境)交流学习的需求,学校于2010年成立国际学院,主要负责留学生招生与管理、在校学生出国(境)交流、出国留学预备课程、中外合作办学等学生层面的海外合作交流事务。
  近年来,我校留学生在整体规模、学历层次、生源国别和专业结构等方面得到了全面优化。在拓展留学生来华留学渠道上,多方争取教育部国际合作司、商务部援外司、国家汉办孔子学院等高端项目的机会。2011年,我校申请到了商务部援外司发展中国家国际传播硕士项目。张莉莉部长介绍说,“以此项目为起点,2011年至2013年,为克服留学生来华的语言障碍,我们与各学院联手陆续开办了5个全英文授课硕士项目,吸引了不少高层次学历的留学生。”“目前,我校基本上所有学院都有接收留学生,特别是一些优势学科、专业的留学生增长显著。”据截止10月份的统计,2014年我校留学生人数已达1022人,层次显著提高,学位项目留学生达50%以上。
  推动学生双向流动国际学院(学生国际交流部)成立后,积极落实并进一步开拓学生交流项目,使得我校学生出国(境)交流的项目规模、学生层次和参与人数取得了长足发展。目前每学期都与40多个国家和地区开展实质性学生交流与合作项目,出国(境)交流项目总数达108个,交流项目层次不断提高,项目种类也日趋多样化。2010年以来,我校学生每年出国(境)交流人次稳定在600至700人左右,2010年至2013年累计2673人次,提前完成了学校“十二五”计划关于本项工作的发展指标。
  学生国际交流部副部长刘丰海说,“就我校学生交流角度来说,我们与教务处、研究生院、学生工作处及教学单位合作,将学生交流过程中的各个环节制度化,以便于选拔和推荐学生、解决学生出国(境)交流学习前后的相关问题。”在合作院校、机构的选择上,国际学院照顾到了各个专业的同学,突出主要学科的同时兼顾其他学科,目前我校各个学院和研究院都有学生交流交换。
  近年来,随着我校留学生工作的快速发展,学生国际交流部不断完善管理体制和机制,通过改进我校留学生的招生录取办法、设立中国传媒大学留学生奖学金、建立我校“留学生管理服务平台”系统等,使留学生的招录更加规范,管理效率也不断提高。在生活上,学生国际交流部也为留学生们提供更多便利的服务。张莉莉部长说:“每年新生报到,学生国际交流部都协助留学生们办理签证、体检、熟悉校园,举办入学说明会和法规宣讲会,使他们尽快融入校园生活。通过组织文化参访、竞赛活动和举办新年晚会等方式,让学生更多地了解中国的历史文化。”张莉莉部长特别提到,为适应我校留学生人数不断增加的现状,在校领导及有关部门的关心与支持下,2012年,37号楼改装成留学生公寓,今年国际交流中心的部分办公室改装成留学生宿舍,缓解了留学生住宿紧张的问题,也改善了留学生住宿条件。
  对于学生国际交流部(国际学院)几年来的工作成果,张莉莉部长感到“很欣慰”:“这些工作为吸引更多优秀留学生来我校学习和鼓励学生参与出国(境)交流搭建了广阔的平台,推动了学校的国际化进程。”刘丰海副部长也谈到,“交流合作项目的扩展使学生出国(境)学习的机会增加,这有利于学生专业知识的提高,培养国际化的视野和跨文化交流的能力。”
  多平台发布信息进一步完善服务随着交流合作的深化和留学教育的进步,国际学院信息发布的平台也变得多样化,以扩大传播效果,为学生带来更多样的服务。
  “最初由于项目较少,我们主要通过学校首页和国际学院的公告通知栏发布信息,现在我们很重视利用社交媒体发布项目通告及其他学生感兴趣的交流信息。”刘丰海副部长说。目前除学校及国际学院的主页以外,微博与微信平台也成为了发布交流信息的主要平台。“我们也会与学校内比较有影响力的微信平台合作,迅速、广泛地把信息传播出去,以免同学们错过机会。”同时,针对留学方面的信息宣传推广的平台也日益多样化,注意联系有合作的教育机构和已经有过出国(境)交流学习经历的同学,多方面进行宣传推广,进一步加强海外学生对我校的了解。
  张莉莉部长表示,学生国际交流部接下来会在前四年工作的基础上,在提高留学生的层次、地域分布上做更多工作;丰富出国(境)交流项目,满足同学们更精细的学习需求,为同学们做更多服务。另一方面,学院将会进一步扩大宣传途径,提高我校的海外影响力。■记者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