凝聚“微”力,培养团学骨干

期次:第429期       查看:61

  2013年12月5日,我校校团委在微信公众号“CUC校团组”上推送了一条以“中国传媒大学微团课”为主题的消息,随即又发布了对“微团课”的课程介绍以及第一期“微团课”的内容,“微团课教育活动”由此正式开展。据记者了解,“微团课”是校团委为对团员干部进行培训而在微信平台上开设的团建培训课程,选题主要从两方面———天下事和身边事入手,分三个板块:时事解读、团务指导、青年培养。主要内容包括普及共青团知识、指导工作实务、解读社会热点等。
  第一季“微团课”一共推送十期课程,累计阅读次数近万次,覆盖80%以上的新生团干部。现在正进行第二季“微团课教育活动”,而同学们对“微团课”的关注度也越来越高,每一期的浏览量和点赞量较第一季的都翻了几倍,而且还吸引了许多非团干部学生。
  从开设以来,“微团课”获得了可喜可贺的成就,除了曾接受校电视台的采访外,还曾经被教育部网站首页“一线采风”栏目选用,报道了我校利用校团委的官方微信“传媒团英”开设“微团课”团建培训课程,开辟团干部培训新阵地的工作方法和经验。“微”式传播,打造掌上团课校团委组织部副部长也就是“微团课”的发起人葛舸告诉记者:“其实现在就处于好奇心的媒体时代,所以衍生很多标题党。可是如果不这么做,好内容是不是就不会被大家发现?因为大部分人看到标题无趣就不想看了。其实这是悖论。大家一边埋怨标题党,一遍又控制不住被标题党吸引,怎么破!所以我们希望做出的东西是能够帮助到大家的,是真诚的是发自内心的,而不希望给大家带来打扰。有些东西很重要,也很严肃,但是如果只是使用过去的语态表述,大家可能听不太进去,所以要接地气。”接地气,这是他后来反复提到的关键词。
  为了做到接地气,校团委希望通过在微信上交流的形式,拉近与同学的距离,减少不同层级间的信息不对称,同时优化服务团员、团干部的流程,“微团课”由此诞生。记者在采访校团委李伟老师,问及对“微团课”这一形式的看法时,他表示很赞同:“‘微团课’主要是利用新媒体渠道这样一个形式,迎合了现代年轻人比较容易接受的获取信息的渠道,能够直接把内容传达出去。我个人觉得这种方式目前来说还是做得比较不错的,因为13、14级团支部关注‘传媒团英’和传媒组织部的微信平台后,只要我们一发信息,他们都能直接收到。这种形式开拓了团委的先河,还是值得推广的。”
  实践、考核,“微”课入心葛舸强调:“‘微团课’其实是一个系统性的课程项目,我们要解决不只是教学和传授、还应当有检验和实践。”今年五四期间,习近平主席在北京师范大学视察并发表重要讲话后,校团委第一时间通过“微团课”转发讲话全文,并发布文章解读,然后在此基础之上,开展了为期三天的“习大大邀你来赶考”主题学习交流活动,利用微信公众平台对同学们进行测试,成绩优秀者可获奖励。葛舸解释:“这样的活动,因为具有了互动性,也就有了一定的娱乐性,贴近同学们的生活习惯,所以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除了实践活动,“微团课”还看重的是培训后的考核。每一期“微团课”结束后,校团委将对新生团干部进行在线测试,考察新生团干部的学习效果,测试结果将作为下一年共青团评优工作的重要评测指标。李伟老师指出:“通过‘微团课’,第一,能够比较容易简短地挑选一些重要的团的常识给同学们进行考核;第二,用这种虚拟的形式进行考核还可以节省人力成本。”
  “微”困难可克服遇到的问题其实主要在内容方面———如何使内容吸引人、有效果。葛舸表示:“推广方面因为有校团委官方微信‘传媒团英’的支持,所以困难不是很多。但生产内容需要专业有经验的人手,而在这方面我们明显不足,我们欠缺的便是内容的生产人员和经验。”
  关于内容,理工学部分团委的边策表示了自己的意见:“‘微团课’可以教你怎么做一个优秀团干部,有利于思想层次的提升。但这就只是从一个大的方面指导团干的工作,没有具体的说怎么做,说得比较虚,缺乏趣味性。”而通信工程专业的韩阳则觉得“微团课”有点教条意味,不够灵活不够吸引人。
  针对这一情况,校团委从上学期开始转变思路,不只做一个内容生产者,还要做一个平台搭建者,希望与各学部、中心、直属学院分团委以及其它部门合作,共同生产内容,一起把“微团课”做有趣、做有用。
  此外,葛舸还是有不太满意的地方,他认为:“‘微团课’距离大家的希望还有一定的差距,这个差距主要是传播效果上的差距,即参与者的数量、参与者参与后的收获成果这两方面。”
  展望团课的美好“微”来葛舸对“微团课”充满了期望:“接下来,‘微团课’在保证内容权威官方准确的基础上,进一步调整我们的内容和形式,使之活泼有趣,提升大家的参与感,增强课程的互动性,总之要做到接地气。要做到这些,主要通过两个途径,第一是调查,我们常讲‘没有调查权,就没有发言权’,所以我们要增强对团员干部的了解,努力弄清楚他们对哪些事情感兴趣,对哪些问题有困惑,做到对症下药,做到精准营销;第二是合作,我们深深感到‘微团课’是一件大事,应当好好做下去,而要做得更好,显然不能闭门造车,而要向其他部门学习、与其他部门合作,比如和校团委其他部门、各学部(院)分团委,充分发挥各个组织部门的优势,共同实现‘微团课’更好的发展。”
  李伟老师也提了一些建议:“‘微团课’还需要加强一些东西,可以在微信平台下面标注导航栏。除了日常的培训外,还可以把同学们与团干部们的互动、交流,包括活动加上去,再列举其他一些除了团工作以外的青年工作的解读和党的政策的解读。‘微团课’不只是为了考核,更多的是为了传递正能量的信息。”
  今后,校团委将增加线下团建培训活动,通过线下线上结合,理论与实践结合,更有效地凝聚青年,服务青年,培养青年骨干。■记者覃亦玮梁珈